- 通知公告
- 行业新闻
- 案例分析
- 行业会展
- 活动专题
- 焦点话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消费水平整体提升,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行业却屡遭质疑,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显示,82%的公众都高度关注食品安全,而38%的公众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过食品安全问题。如何有效维护公众健康与安全,完善突发性的食品安全公共责任应急管理机制,并保障大众的食品安全责任问题,成为政府与消费者时下最关心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冷链物流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更是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市场开发的重要时期。一个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是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组成。冷链物流要求食品在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但由于我国食品冷链尚未形成完整体系,部分产品在流入市场后存在冷链中断的现象。我国农副产品流通量中80%以上的生鲜食品是采取常温保存,个别国外媒体把中国冷冻冷藏供应链定位为“昂贵易耗损食品,无利可图、容易造成食物中毒”。要想消除此类的负面评价,必须长远规划,从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开始。
此外,政府应进一步对冷链过程中的监管以及问责力度。据统计,近年我国就发布了冷链相关标准(国标、行标、地标)50余条,但冷链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或改善。一方面,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出台的冷链标准大多是推荐性的,而非强制性,这对于部分缺乏责任心的企业并非造成约束力。
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保鲜是重点,也是难点。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新鲜冷冻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供需不平衡给冷链物流市场带来了无限商机,但能否把握机会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一个保证食品品质和质量安全的供应链系统。同时,政府的有力监管也将维护整个食品行业的有序发展。(秘书处摘编)
地址:浙江杭州拱墅区半山街道石塘工业园临一街139号行政楼六楼 邮编:310014 电话:0571-87031371 87015455 传真:0571-87031371
电子邮箱:hzlogistics@126.com 浙ICP备05060473号